试论潮州二弦的历史沿革与演奏技巧  
 
发布:中国潮乐 转贴自:神州民俗 作者:黄壮龙 更新时间:2011-11-11

  潮剧音乐(潮州音乐,以下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原古老文化与潮州文化相融合的结晶,是中国民间音乐的精粹,被誉为“华夏正声”,“中国民族音乐的根”。随着现在中国音乐界对潮剧音乐的认同和共识,它已经从视听层次的欣赏,走向诬蔑文化内涵的探求。它不仅仅是“古典”,“活化石”,它的系统性、可塑性、包容性、鲜活性令不少专家学者叹为观止。潮剧音乐不仅音律优美悦耳,凄婉动听,而且内涵丰富,色彩斑斓。而作为潮剧音乐领奏的独特乐器——二弦,更是由于它的独特性和标榜性,一直雄踞在潮剧舞台和潮州音乐演奏的宝座上,弥久历新,经年不衰。
潮州二弦是潮剧音乐的领奏乐器,俗称“头手弦”,是一件具有浓郁的潮汕色彩的独特乐器。
  潮州二弦的前身是竹弦,属于中国民族拉弦乐器。据史料记载及有关书籍介绍,我国最早的拉弦乐器出现在唐代,当时是用二根竹片夹于两弦之间进行磨擦而发音,称为“奚琴”(现在潮汕方言称拉弦为“锯弦”,说明潮汕方言的古语化)。到了宋代奚琴又叫“稽琴”,民间普遍仍用竹片演奏,但已开始用马尾代替竹片拉奏,称为马尾胡琴。胡琴也成为拉弦乐器的专称。明、清期间,随着社会发展,各民族之间文化交流不断增多,各地逐渐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拉弦乐器,潮州二弦应是在此期间形成的。最初二弦是用竹原料制作,叫“竹弦”和“蓝投弦”。潮剧的形成是在明朝中叶,当时潮剧伴奏就是用竹弦,竹弦也成为当时潮州弦诗演奏的主要乐器。约于清初,潮州二弦改为乌木筒蒙蟒蛇皮制作,从而取代了竹弦。
  潮州二弦经过历代名师艺人的精心研究,逐渐形成一套严谨的传统演奏方法,其演奏方式别具一格,风格独特,自成体系,是中华民族乐器这个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潮州二弦发音高亢清脆,音质坚实,穿透力强,演奏者俗称“头手师傅”。一、演奏的姿势:演奏的姿势可分为盘坐式、叠腿式、夹腿式和平坐式四种。1、盘坐式:盘坐式是最传统和最佳音效的演奏姿势:演奏者两腿盘腿相叠屈膝而坐,右腿盘叠在左腿上,右脚赤足将弦筒置于右脚掌和脚趾之间的根部位置,顶住琴码下部的扣弦处。此种方式能很好的稳住琴身,减少琴身摇晃,它还可以减少“狼音”的出现,更为特别的是增加共鸣和音量,使声音明亮、清脆;音色柔和、厚实。2、叠腿式:以左腿跨在右腿上,琴身竖放在左腿大腿靠近膝盖处。这种演奏姿势的握法难度较大,琴身摇晃不定,需要经过很好的训练,才能较好地掌握二弦的发音和演奏技能。它较适合于音乐表演的演奏,优雅大方。3、夹腿式:用左右大腿靠近膝盖处夹住琴筒两头的下端,但要注意左腿不能遮住出音孔,以免影响二弦的发音。此种握法与高胡演奏姿势基本相同。4、平坐式:演奏的姿势与二胡的坐势一样,只是琴身仍是放在左腿大腿靠近膝盖处,其难度与叠腿式基本相同。二、持琴法:潮州二弦的持琴法与其它胡琴乐器有明显的不同,二弦左手的握琴杆法是“龙头凤尾”式(即大拇指翘起向上与琴杆平行,小指向下伸直形成凤尾式)。一般持琴的姿势以琴杆竖直稍微向外为好,上身端坐自然,手指以指尖按弦。持琴时,左手用力稍微往下压,使琴筒更贴近腿部,音色更佳。三、持弓法:潮州二弦的持弓法与其它胡琴类的持法一样无异,但它还有一种独特的“三指持弓法”。它在演奏过程中把无名指从弓杆与弓毛之间退出来,只用右手大拇指、食指、中指握住琴弓。潮州二弦定弦为四度,一般以F 调为主,定调为5-1。潮州二弦其线硬弓长难操作,修习难度大,学习者需下很大功夫才会学成。潮州二弦声音高亢尖脆,很难表达乐曲的抒情性和歌唱性,独弦演奏又因为其音色的原因而很难让人接受,鉴于潮州二弦的这些特点,怎样让这件古老的乐器在新的时代得到发扬光大,在艺术上得到新的发展,这是我们新一代音乐工作者应有及应尽的责任。
  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作为一个潮剧音乐领奏者,本着对潮州二弦这件乐器的热爱和执着的追求,在继续和发扬传统的基础上潜心研究,倾注了无限的热情和心血,在艺术实践中得到了可喜的成绩,也对二弦的演奏得出了一些艺术上的体会。
  潮州二弦作为潮剧音乐的领奏乐器,它一直雄踞在潮剧音乐领奏的宝座。但随着人们审美观念、欣赏习惯的变化,它也面临着改革创新的局面。如何一种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总是要不断吸收新的养分,开拓进取,借鉴兄弟艺术的特点,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得到永存,得到升华。因此,本人通过实践,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在传统的演奏上加进了一些弓法和指法,从而丰富了二弦的演奏技巧,使之更具表现力,使二弦这件古老的乐器在艺术实践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创造。潮州二弦传统的演奏方法是:弓法只有拉、推、顿、颤。我在此基础上大胆地吸收了民族二胡的运弓方法,加进了跳、抖、抛等弓法。在指法上只有吟、压、揉、滑上加入长滑音、上、下回旋滑音、打音等形式,从而更大地丰富了二弦的表演技巧和音乐表现力。例如:在潮州弦诗十大套《昭君怨》的演奏上,在慢板部分的反复乐段,我左手运用上、下回旋滑音、然后加上吟、压弦相结合的演奏方式,右手弓法则运用二胡从弓头拉起和连弓演奏的方法,从而使二弦的发音更加饱满,使乐曲更富有音乐凝聚力和艺术魅力,表达了王昭君悲凉、凄沧、眷恋故国,欲行又止,十步九回头的复杂心境,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潮剧音乐的快速演奏(即十六分音符),约定的演奏方法是“先推后拉”,此种奏法有一个缺点是强拍不够明显突出,在节奏上不鲜明,所以,在一些特定的舞台环境的音乐气氛上,我运用跳弓或“先拉后推”的演奏方法,使音乐情绪得到了更好的效果。新改编的潮州弦乐曲《风流子》的演奏,在拗板部分的变奏上,我运用二胡“抛弓”的演奏方法,使音乐效果更加趋于明朗;在快速演奏中,用“跳弓”和“连顿弓”的形式完成,通过使用这几种演奏方法,把一个风流倜傥、潇洒飘逸的风流公子各种神态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使乐曲呈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潮剧作为古老而富有地方特色的剧种,蜚声海内外,而最脍炙人口的是其音乐唱腔。潮剧声腔是心曲牌联缀为主的联曲体和板腔体相结合的体制。它是中原进入潮汕地区由潮人用土音搬演,并不断吸纳本地的民间音乐和其他的俗文化因素,而后逐渐形成起来的,以潮州方言演唱的地方戏曲剧种。它是一种地方方言的表现,因此就有了独特的行腔韵味所在,一字多韵注定了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舞台表演上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潮州二弦了,它独一无二的演奏形式赋予其无穷的演唱效果,如做句、行腔、音韵等都使二弦永远凌驾于其他乐器之上,从而成为名符其实的领奏乐器。领奏者他必须熟悉潮剧的曲牌及一些板腔原理,熟悉潮剧唱腔的音韵,抑扬顿挫,启承转合,才能真真正正地使二弦更好地发挥其丰富地艺术技巧和艺术感染力。
在潮剧舞台上,最具代表性的演奏是“活五”调式的演奏。“活五”顾名思义,就是在音乐演奏过程中使“五”的音活起来。“五”是“二四谱”的唱法,它即为简谱“2”的唱名。传统的演奏方法就是在“2”音的音位上,通过左手手掌带动食指作上下滑动揉擦产生而出的不稳定发音的“2”音。我通过多年的艺术实践和探索认为,活五调在音阶上“1--2”之间可以叫做增大二度,因为它们之间的音程不只是大二度关系。活五“五”音的实际发音不只是在于揉擦“2”音的上下之间,它必须视其唱腔和乐句的音韵再进行演奏。对于“活五”调的演奏,我的观点是“活五”不只是活了一个“五”音,每个音都应根据唱腔和乐句的音韵进行“活”的演奏,要充分地、合理地运用上、下滑音,回旋音,还有吟弦,压弦等一些演奏方法,使“活五”能真真正正地在你的演奏下“活”起来。
  潮州二弦作为潮剧音乐的领奏乐器,对领奏者有着很高的要求,他必须具备很好的演奏水平和较好的音乐修养。作为演奏者演奏的内心感觉与艺术修养的提高是我们演奏好一切音乐作品、器乐必不可少的内容。所以在演奏过程中整体结构的合理安排,对主题思想、风格特点、情绪变化的处理,不但要有感性认识,还要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样我们的演奏内心感觉就有了充分的依据,就好象按着一个周密的计划来指导演奏,再通过演奏的实际效果对原来的内心感觉中所存在的不完善与不妥之处进行个性和加工一样。这个过程是我们演奏好任何一首乐曲过程中必要的也是经常出现的,是自我完善和不断提高的过程。
  潮州二弦经历了前辈艺人和现今音乐工作者的呕心沥血,开创了一条不朽的艺术之路,留下了宝贵的演奏技艺。我们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演奏水平,而应不断探索,不断发展,不断创新,让潮州二弦这一古老的艺术在实践中得到升华,成为我国民族音乐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Copyright© www.chaozhoumusi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UDB心适工作室